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家级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是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园地,旨在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以促进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侧重发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实验形态学、临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学术论著。读者对象为显微外科、手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胸心血管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外科、中医外科以及放射科医师和解剖学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65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153/R

邮发代号: 46-108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65X
  • 国内刊号:44-11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年第6期文章
  • Willis环形态与功能对照研究

    目的:从不同角度分析Willis环的形态学变异及其功能状况.方法:分别采用脑尸解标本、血管铸型标本及动态血管造影资料进行Willis环的对比分析.结果:正常成人组尸体与活体Willis环分型无差异;活体正常组与活体病理组Willis环的比较有差异;活体正常组与活体病理组PCA供血类型有差异.结论:胎儿与成人、尸体与活体、静态与动态、正常与异常的有机结合能全面评价Willis环的形态学变异及其功能状......

    作者:李肖;周翔平;唐承薇;朱磊;项涛;陈道邦;李瑞祥 刊期: 2006- 06

  • 腓骨头的形态观测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为带腓骨头腓骨上段骨瓣移植的合理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根腓骨干燥完整标本上(左33,右27)对腓骨头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头外内角(内倾角)为(28.8±0.5).,后前角(前倾角)为(10.3±3.3).,腓骨头内侧面中央隆起宽(2.1±0.3)cm,厚(2.0±0.3)cm.腓骨头端有一关节面朝向前上内方,与胫骨外侧髁朝向外下方的腓关节面相关节,两者构成了轴向对接.结论:要......

    作者:陈振光;郑晓晖;张发惠;陶圣祥;谢昀;杨玉华 刊期: 2006- 06

  • 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前臂肌是否可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前臂伸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10侧前臂伸肌,用Sihler's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布.4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8侧前臂伸肌,经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各肌的神经、血管......

    作者:陈刚;江华;林子豪;张盈帆;李文鹏;党瑞山;张传森;熊绍虎;沈辉 刊期: 2006- 06

  • 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对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位置、形态和血供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前根起始处与脊髓中线的距离从上至下由C5的2.2mm逐渐增大到T1的3.1mm,后根则从C5的4.2mm逐渐减小到T1的2.7mm;前后根与脊髓纵轴的夹角从C5的51.4°、54.8......

    作者:彭田红;李学雷;黄美贤;徐凯;李严斌;李忠华;徐达传 刊期: 2006- 06

  • 尾状叶切除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肝尾状叶切除术提供形态学理论基础.方法:选取37具成人离体尸肝标本,采用雕琢法和断层解剖观测肝尾状叶形态、毗邻,血管系统的来源、走行,肝后腔静脉前间隙.结果:尾状叶三管系统的来源,Spiegel叶多以左肝三管系统为主,而腔静脉旁叶多以右肝或分杈处为主,三管系统中,以门静脉分支分布为稳定,尾状叶静脉变异较大;三管系统在进入尾状叶时形成簇;尾状叶有前平面及肝后腔静脉前间隙;尾状叶Spiegel......

    作者:侯东生;钟世镇;丁自海;闫东红;叶劲松;朱江;张程鹏 刊期: 2006- 06

  • 端脑横切面上髓突与中央前后回的对应关系

    目的:探索髓突与中央前、后回的对应规律,为影像学上通过髓突定位中央前、后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20例正常人脑标本,用广告颜料对中央前、后回染色,作层厚6mm之横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观察分析中央前、后回与髓突之间的对应性并总结规律.结果:中央前、后回所对应的髓突为1~2支:髓突方向:左侧在9~11点方向:右侧在1~3点方向.结论:中央前、后回与髓突之间有对应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

    作者:李雪鹏;李少华;张剑凯;欧伟;张一桥 刊期: 2006- 06

  •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多孔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9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孔Nano-HA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HA人工骨材料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多孔Nano-HA人工骨对骨缺......

    作者:朱伟民;王大平;孟志斌;刘健全;欧阳侃 刊期: 2006- 06

  • 带血供的骨膜瓣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设计带血供的骨膜瓣转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以探索小动脉血管蒂骨膜瓣修复关节软骨的可能性.方法:骨刀在髌股关节的股骨侧软骨面制造6mm×8mm软骨缺损,以兔隐动脉关节支为蒂,切取股骨内髁骨膜瓣7mm×9mm,右侧骨膜瓣生发层朝向关节腔覆盖软骨缺损区(实验组),左侧骨膜瓣生发层朝向骨面覆盖软骨缺损区(对照组).术后2、4、8、12、16周后处死取材,分别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作者:彭飞;余国荣;余黎;刘俊;王显勋;阿玛德 刊期: 2006- 06

  • 中西药结合促进心梗后大鼠胆碱能神经的恢复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去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影响,以证实二者联合应用对心梗后大鼠胆碱能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用SD大鼠32只,分为正常组、心肌梗死组、神经生长因子组及联合用药组.术后2d取材,以Karnovsky-Roots法,显示胆碱能神经纤维,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结果:心肌梗死组存活心肌中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低,联合用药组胆......

    作者:倪秀芹;李星;赵玲辉;马晶 刊期: 2006- 06

  • 慢病毒介导EPO基因治疗肾性贫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用慢病毒载体介导方法对肾性贫血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氯化钙法制备含EPO基因的重组慢病毒,以直接肌肉注射法将重组慢病毒(6×107IU/m1)导入慢性肾衰引起贫血的大鼠后,定期检测血浆中CBC、血肌酐和EPO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注射后第3周,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EPO浓度分别上升为(1.717±0.117)g/ml、(203.54±1.31)×10-3U/ml,......

    作者:全贵红;许东元;金德山;金东洙 刊期: 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