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家级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是解剖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学术园地,旨在加强解剖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结合,以促进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侧重发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实验形态学、临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学术论著。读者对象为显微外科、手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胸心血管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外科、中医外科以及放射科医师和解剖学工作者。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65X
- 国内刊号:44-11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脑缺血性损伤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张蔺珊;吴春云
关键词:
摘要:脑缺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脑缺血或缺血性脑中风是指脑内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大脑某区域的缺血、缺氧。脑的血流量为750~1000 ml/min,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所以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众所周知,脑缺血会引发一系列的有害反应,从而导致缺血脑组织细胞内稳态的破坏和结构的损伤,终导致缺血后急性坏死、程序性坏死、细胞凋亡和自噬等,还包括氨基酸兴奋性毒、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氧化、氮化应激的形成、炎症损伤、血脑屏障损伤、线粒体能量障碍以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近年来,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到达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已成为脑缺血损伤的研究焦点和热点,取得了较多的进展。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脑缺血损伤过程中有许多大分子物质参与,如与脑缺血相关的Bcl-2蛋白家族;Caspase蛋白家族和TNFR蛋白家族等,并且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对脑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脑缺血损伤的相关分子及信号通路可能成为脑缺血治疗的新靶向。本文将从脑缺血损伤的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有关机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为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友情链接